课本内容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021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
一、单选题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中的“浸”字说明( )
A.桂花香味浓郁。
B.气候潮湿,有被浸泡的感觉。
二、填空题
2.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新鲜:①没有变质;②没有枯萎;③(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④少见的;罕见的。
(1)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2)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3)市场上有许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当时的电视机对于农村人来说十分新鲜。()
三、主观题
1.用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我对什么花。我不懂得欣赏。
(2)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
(3)这里的桂花再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 )很大,( )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快活——( ) 炫耀——( ) 调和——( )
(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作者
琦君(1916-2006),原名潘希真。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大家,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1916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细纱灯》 (获中山文艺创作奖) 《三更有梦书当枕》《簪》 《桂花雨》 《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生活》 《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 《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 《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生字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自由朗读,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围绕桂花雨”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我”喜欢桂花,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但香气迷人
2、作者回忆桂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摇花乐”
3、全家到了杭州,母亲思念家乡的桂花。
申老师
女,小教高级职称
从教30年,市重点小学语文老师,语文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语文教学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