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一 > 语文 > 下学期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河中石兽》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闻笑曰
B.当求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
D.其反激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于河       圮:倒塌
B.不可得         竟:竟然
C.转转不         已:停止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3.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杮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尔辈/不能究物理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山门于河()                 数小舟()
铁钯()                       为暴携之去(()
于沙上()                    沙为坎穴()
石必倒坎穴中()          流逆上()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pǐ、zhào、yè、zhǎng、yān、niè、zhì、shu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于沙上:
(2)可据理臆断欤:
(3)石兽于水中:
(4)山门于河: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埋没;
(2)主观地判断;
(3)寻找;
(4)倒塌
;

3.给加粗字注音。
        沧州南一寺临河(),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铁(),寻十余里无迹。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gān、pǐ、mù、zhào、yè、pá

三、按要求做题

1.根据课文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________,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说法不一    河水的下游    顺流而下    埋没在河沙下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河的上游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表面现象,不知根本道理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四、阅读理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示例]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2.[示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3.D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读准字音

河干 gān 

圮p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

曳yè铁钯pá

非木杮fèi 

湮yān于沙下

啮niè沙为坎穴xué

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文章大意

    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 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 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 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颠倒吗? 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真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 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一词多义

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的

    至石之半: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的

古今异义:

干:古:岸;今:不潮湿

是:古:这;今:表判断的动词

阅:古:经历;今:看

物理:古:事物的道理;今:一门学科

已:古:停止;今:已经

课堂测验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4、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文章主旨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初中语文教师,高级教师职称,市优秀青年人才、优秀教师、“教学标兵”。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山东省威海市] 挺好的

阿羡

2021-05-22 15:51:08

[山东省威海市] 挺好的

阿羡

2021-05-22 15:51:07

[河南省周口市] 666

tz492390

2020-07-11 14:56:01

[河南省新乡市] 有趣

136****9850

2020-04-14 09:36:24

[江西省] 还行

机智如我

2020-04-11 08:21:35

[河南省商丘市] 不错哦

187****5818

2020-04-07 11:10:21

[湖北省荆州市] 还可以

188****2979

2020-04-06 10:05:05

[重庆市] 好

135****0258

2020-03-27 09:12:16

[四川省绵阳市] 还好

178****6150

2020-03-06 11:42:15

[河南省信阳市] 好

198****5501

2020-03-02 19:49:49

[河南省信阳市] 好

198****5501

2020-03-02 19:49:28

[河南省信阳市] 不错

198****5501

2020-03-02 19:49:14

[辽宁省铁岭市] 非常好

光阴

2020-02-26 10:01:27

[内蒙古赤峰市] 非常好,各种点都讲到了。

139****9678

2019-07-07 17:38:08

[内蒙古赤峰市] 好

139****9678

2019-07-07 16:46:27

[山西省晋城市] 好

tzjiajia

2019-04-23 18:09:18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