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严谨 释然 视野 惊心动魄
B.轮廓 模拟 晃悠 五脏六俯
C.瞬间 稠密 黑障区 应付自如
D.炽热 概率 折磨 千钧重负
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chì) 释然(shì) 负荷(hè)
B.轮廓(kuò) 俯瞰(kàn) 叮嘱(zhǔ)
C.确凿(zhuó) 倒悬(xuán) 模拟(nǐ)
D.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D.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C.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D.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二、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chì rè |
lún kuò |
mó nǐ |
áo yóu |
() |
() |
() |
() |
yán jǐn |
chóu mì |
gài lǜ |
zhuó shāo |
() |
() |
() |
()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崩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改成()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辩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改成()
(3)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据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
()改成()
4.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心理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三、按要求做题
1.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记者今天从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
(1)给新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1965年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读准字音
模拟nǐ 炽chì热
俯瞰kàn 严谨jǐn
逃逸yì 稠chóu密
遨áo游 瞬shùn间
烧灼zhuó 概ɡài率
船舷xián 轮廓kuò
确凿záo 无虞yú
千钧jūn重负 屏bǐnɡ息凝视
多音字
载:zǎi 三年五载;zài 载重
率:lǜ 概率;shuài 率领
词语解释
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五脏六腑(wǔ zànɡ liù fǔ):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千钧重负(qiān jūn zhònɡ fù):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严谨(yán jǐn):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jīnɡ xīn dònɡ pò):形容使人神 魂震惊。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概率(ɡài lǜ):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 概率。
屏息凝神(bǐnɡ xī nínɡ shén):聚精会神, 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无虞(wú yú):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遨游(áo yóu):远游,漫游。
烧灼(shāo zhuó):指高温炙烫。
瞬间(shùn jiān):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
释然(shì rán):疑虑消除。
急剧(jí jù):快而剧烈;急速。
敏感(mǐn ɡǎn):感觉敏锐。
预定(yù dìnɡ):在事前筹错。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轮廓(lún kuò):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
辨别(biàn bié):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期待(qī dài):期盼,等待。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分辨(fēn biàn):区分辨别。
呈现(chénɡ xiàn):展示出。
视野(shì yě):空间范围或见识 。
验证(yàn zhènɡ):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准确性。
确凿(què záo):真实,确实。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寂静无声(jì jìnɡ wú shēnɡ):安静的没有声
音。容非常安静。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17):写火箭发射、飞船起飞时“我”因共振现象而产生了极大的痛苦,以为自己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写“我”在太空看到地球的形状,在太空判定飞经地球的方位,还看到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第二部分第一层(18——24):写“我”在太空看到地球的形状以及看到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
第二部分第二层(25——27):写“我”在太空中没有看到万里长城。
第二部分第三层(28——29):写“我”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第三部分(30——39):写“我”在太空中“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作者具体描述飞船返回地面的经过。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初中语文教师,高级教师职称,市优秀青年人才、优秀教师、“教学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