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3.诗句默写。
(1)箫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
(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宋]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流传甚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描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诗文大意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夕阳渐渐西沉。自己要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诗句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表现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主题意义
对国家民族的那
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主旨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登幽州台歌》
写作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他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重点字词
①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台:即蓟丘、燕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②者:古音“诈”,与“下”押韵。
③悠悠:渺远的样子。
④涕:眼泪。
诗歌翻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分析诗句
前两句:抚今思昔,壮志难酬。
后两句:感慨时空,怆然涕下。
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
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初中语文教师,高级教师职称,市优秀青年人才、优秀教师、“教学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