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一 > 地理 > 下学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第二课时)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第二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属(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3.关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9月盛行西南风,气候干旱
    B.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丰沛
    C.3~5月气候凉爽,降水丰沛
    D.降水集中在6~9月,洪涝灾害频繁

    4.因软件外包产业发达,印度被形象地称为(    )。
    A.世界办公室
    B.世界加油站
    C.世界工厂
    D.世界原料地

    5.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第三位,却又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抵消了经济的增长
    B.贫富不均,贫穷人口多
    C.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D.农产品以出口为主

    6.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7.有印度“硅谷”之称的工业中心是(    )。
    A.新德里
    B.孟买
    C.加尔各答
    D.班加罗尔

    8.古代印度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为(    )。
    A.恒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恒河、印度河流域
    D.沿海平原

    9.在南亚地区不可能看到下述哪种情景?(    )。
    A.白种人在清真寺里虔诚地诵读《古兰经》
    B.风格独特,造型优美的泰姬陵
    C.沙漠里高耸的油井架
    D.巴基斯坦的人们用印度河的河水灌溉农田

    10.中国总理李克强高兴地说,要让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助力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如图,澜湄国家适宜杂交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C.河流密布,水能丰富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二、读印度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C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图中D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_,F地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写全称)。
    3.图中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特征为________,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盛行________风。
    4.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主要有:(任写2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评论1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新疆阿克苏地区] good

    tz426625

    2021-01-25 17:02:47

    [新疆乌鲁木齐市] good

    tz426625

    2021-01-25 15:00:00

    [四川省] 还行

    tz161674

    2020-03-31 16:45:20

    [重庆市] 还不错

    139****1145

    2020-03-27 11:46:33

    [福建省] 还好吧

    183****0344

    2020-03-23 14:14:13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