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三 > 上学期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2021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双子星座”的是(    )
    A.《申报》、商务印书馆
    B.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
    C.《申报》、京师大学堂
    D.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

    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等人率先掀起(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性的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4.《申报》报道民国时期的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方思想的影响
    B.男女实现了平等
    C.大众传媒的普及
    D.封建思想的根除

    5.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    )
    ①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          ②法律制度已经非常完备
    ③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④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6.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二、按要求做题

    1.“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铁路的命运牵动着国家、社会、老百姓的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保路】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列强们通过直接投资,贷款给清政府等多种方式,控制筑路大权。1911年,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不久又将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一行为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各地纷纷兴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保路运动。
    (1)保路运动最终引发了哪一民主革命?根据材料概括中华民族当时面临的局势。
    【毁路】材料二:1939年夏季,日本军队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日寇统治下的正太铁路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封锁线。1940年8月,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哪次战役?八路军毁路的目的是什么?
    【建路】材料三:2018年10月10日,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抵拉萨,全程1800公里,预计2026年通车。川藏铁路的建设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心愿。川藏铁路全线贯通后,必将成为一条“政治线”、“经济线”。
    (3)建设川藏铁路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哪些内容?如何理解川藏铁路是一条“政治线”、“经济线”?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