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二 > 地理 > 上学期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人口东多西少》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人口东多西少》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B.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
    C.平原、丘陵区人口稀疏,高原、山区人口稠密
    D.人口分布较均匀

    2.甘肃省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600万,则平均人口密度约为(
    A.33人/平方千米
    B.60人/平方千米
    C.600人/平方千米
    D.300人/平方千米

    3.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居民就业
    B.促进民族交流
    C.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方便行政管理

    我国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某机构抽样调查显示,北京愿意生育二孩的居民为20%,而河南为58%。完成4~5题。
    4.北京比河南二孩生育意愿低,主要原因是(
    A.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压力大
    B.北京市医疗卫生条件水平高
    C.河南人文化教育程度高
    D.河南人口密度小

    5.“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有(
    A.人口数量增多,人口素质提高
    B.短期内劳动力增加,社会负担减轻
    C.完全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D.延缓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进程

    6.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
    A.出生率
    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C.死亡率
    D死亡率减去出生率

    7.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人口密度线)(
    A.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哈尔滨—昆明
    D.辽河-腾冲

    8.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稀疏。下列原因中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山地高原多
    B.平原盆地多
    C.荒漠广布
    D.交通不便

    9.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①平均人口密度约为世界的3倍
    ②平均人口密度约为世界的1/3
    ③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④人口密集地带是东部地区的平原和城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二孩政策”从201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全面实施,未来五年内,最不易拉动的行业是(
    A.医疗、卫生
    B.玩具、服装
    C.建筑、交通
    D.教育、服务

    二、按要求做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图和人口分布密度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________,这一时段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B.经济发展快
    C.归国华侨多
    D.人口出生率高
    (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区分这种差异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一线。

    评论4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湖南省张家界市] 不错

    tz478068

    2020-08-20 16:15:17

    [天津市] 还可以

    136****0976

    2020-07-15 11:53:09

    还可以撒

    135****8299

    2019-08-17 20:48:01

    [四川省宜宾市] 不错

    一条咸鱼

    2019-07-30 12:08:09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