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年级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草船借箭》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作者简介

罗贯中,明朝小说家,生于元末明初(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演义》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词语

周瑜    妒忌    推却    迟延    都督

惩罚    调度    曹操    探听    私自

支援    呐喊    水寨    弓弩    丞相

擂鼓       军令状       心甘情愿

青布幔子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多音字

都:dū都市 首都; dōu都是 都要 

假:jiǎ真假  假货 ;jià假期  暑假

词语解释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军令状:接受军令的保证书。

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

惩罚:处罚。

迟延:拖延。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管理并安排。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

弓弩:弩弓,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长叹:深深的叹息。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课文结构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小结: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郑老师

女,小教中级职称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激励、鼓舞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