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一、选择题
2.为了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 )
A.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
B.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
C.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D.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3.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 )
A.触犯了刑法
B.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
C.应受刑罚处罚
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4.某法学院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第一天接收了五个案件,涉嫌犯罪的一组是( )
①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失手将对方打成重伤
②法院将拒不还债的老赖信息放在街头大屏幕上播出,老来认为侵犯其隐私权要起诉法院
③在某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与景点管理员发生冲突
④高三学生小王逃课上网,一日为筹上网费而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挪用百万余元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5.郑某自小被父母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他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发展到与一伙“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郑某从小偷小摸到被判刑的过程表明( )
①违法一定犯罪
②青少年应抵制不良诱惑,培养良好习惯
③犯罪不一定违法
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人的堕落往往 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远离社会,减少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
②自觉学法、知法,树立法律意识
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据有关部门统计,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学习的约占90%,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32%,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约占32%。这其实我们( )
①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有不良行为,必定会在未来走向违法犯罪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④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学习的青少年比较容易被不良行为所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7岁男子王某因到南京找工作时,嫌弃招工薪资较低等个人原因,为发泄心中不满,在微信群中发布“南京就是一个坑,应该让日本人在(再)屠杀一次”的违法言论。随后上述言论被转发扩散,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2018年3月10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依法对王某刑事拘留。此案例中王某的行为是( )
A.严重违法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9.王某犯受贿罪, 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上述处罚中属于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B.无期徒刑、 没收财产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D.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
①道德水平低下、法纪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③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
④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