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2021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填空题
三、课内阅读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下列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特点是什么?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西方近现代艺术极其注重意象的营造:绘画、音乐都有“印象派”、诗歌有“意象派”,中国古代文学评论也有“兴象万千”之说。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通过芦苇、白露秋霜、秋水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意境 。
“水”意象,也就有“阻隔”、“无尽”的含义 。
人情美
《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主人公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朦胧美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
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
无穷。
——宋 严羽《沧浪诗话》
韩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标兵,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奖项,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