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二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一、单选题

1.下面对加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B.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C.还来菊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
D.休将白发唱黄鸡(农民散养的土鸡)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画,把酒话/桑麻。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3.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称作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美。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热情好客与淳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7.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塘()       突()    鸡()
管()   人不()   场()     焦()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juàn、ào、wù、shǔ、qiāng、mèi、pǔ、chún

2. 文学知识填空。
(1)《饮酒《其五)》写于作者之后,作者(朝代)诗人。
(2)《春望》为杜甫在时期于长安所作。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代诗人
(4)《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5)《渔家傲》的作者是代词人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辞官归隐、陶渊明、东晋;
(2)安史之乱;
(3)唐、李贺;
(4)杜牧;
(5)宋、李清照
;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1.首句中的“________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异
2.C
3.示例一: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和泪,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示例二: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来描绘边关的冷寂,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情。示例三: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示例四:采用相互映衬的写法,用霜满地映衬将军白发,用羌管悠悠映衬征夫泪,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1.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阕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表明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游记诗。
2.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没有泥的小路。
3.表现词人热爱生活、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现河南巩义)人,被今人誉为“诗圣”,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作品集有《杜工部集》。

理解诗意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荒草丛生,反衬人烟稀少。

本句诗意: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惊心:心惊胆战。

本句诗意一: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本句诗意二:感叹时局,连花儿也流下眼泪;怅恨离别,连鸟儿也心惊胆战。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连三月:连续多月。

抵:值,相当。

本句诗意: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多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浑欲:简直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本句诗意: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都城,再由都城到花鸟。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沉重的忧伤和感慨。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贵州省遵义市] very good

天下

2019-12-08 21:18:10

[江苏省南京市] 背景音乐不错

巴金

2019-08-26 17:11:16

[湖南省] very well

tz388248

2018-08-09 10:10:27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