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二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一、单选题

1.下面对加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B.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C.还来菊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
D.休将白发唱黄鸡(农民散养的土鸡)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画,把酒话/桑麻。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3.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称作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美。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热情好客与淳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7.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塘()       突()    鸡()
管()   人不()   场()     焦()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juàn、ào、wù、shǔ、qiāng、mèi、pǔ、chún

2. 文学知识填空。
(1)《饮酒《其五)》写于作者之后,作者(朝代)诗人。
(2)《春望》为杜甫在时期于长安所作。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代诗人
(4)《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5)《渔家傲》的作者是代词人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辞官归隐、陶渊明、东晋;
(2)安史之乱;
(3)唐、李贺;
(4)杜牧;
(5)宋、李清照
;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1.首句中的“________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异
2.C
3.示例一: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和泪,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示例二: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来描绘边关的冷寂,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情。示例三: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示例四:采用相互映衬的写法,用霜满地映衬将军白发,用羌管悠悠映衬征夫泪,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1.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阕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表明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游记诗。
2.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没有泥的小路。
3.表现词人热爱生活、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作者简介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理解诗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本句诗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满天:充满天空,指军号声响彻天空。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本句诗意: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红旗半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抵达。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本句诗意: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报答国君。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本句诗意: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小结

    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一方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