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二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渔家傲》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一、单选题

1.下面对加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B.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C.还来菊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
D.休将白发唱黄鸡(农民散养的土鸡)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画,把酒话/桑麻。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3.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称作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美。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热情好客与淳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7.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塘()       突()    鸡()
管()   人不()   场()     焦()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juàn、ào、wù、shǔ、qiāng、mèi、pǔ、chún

2. 文学知识填空。
(1)《饮酒《其五)》写于作者之后,作者(朝代)诗人。
(2)《春望》为杜甫在时期于长安所作。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代诗人
(4)《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5)《渔家傲》的作者是代词人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辞官归隐、陶渊明、东晋;
(2)安史之乱;
(3)唐、李贺;
(4)杜牧;
(5)宋、李清照
;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1.首句中的“________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异
2.C
3.示例一: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和泪,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示例二: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来描绘边关的冷寂,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情。示例三: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示例四:采用相互映衬的写法,用霜满地映衬将军白发,用羌管悠悠映衬征夫泪,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1.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阕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表明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游记诗。
2.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没有泥的小路。
3.表现词人热爱生活、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婉约派著名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

理解诗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接:水天相接

云涛:像波涛一样的云朵。一说指海涛。

晓雾:晨雾蒙蒙。

星河:银河。

欲转:将要流转,指天快亮了。

千帆舞: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本句诗意:水天相接,晨雾蒙蒙云涛笼罩的大海。银河流转,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仿佛:好像。

梦魂:梦中魂魄。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归何处:归宿在哪里。

本句诗意: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报:回答。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

嗟:慨叹。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感叹来日不多。

谩有:空有。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本句诗意: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举:高飞。

风休住:风不要停息。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这里是形容轻快的船只。

吹取:吹到。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本句诗意: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研读诗词

1.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①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②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③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小结: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河北省石家庄市] 好

小珺珺哒

2019-12-08 21:19:26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