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一、单选题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
无丝竹之乱耳
D. 民富则安乡重家
然则何时而乐耶
二、按要求做题
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作为儒家经典,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下面的句子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思想或见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撰而成。
疏通文意
景 春:孟子的弟子,战国时纵横家。
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合纵说的倡始者。
张 仪:魏国人,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
纵横家: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后来苏秦和赵国奉阳君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
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岂: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诚:确实,表示肯定语气。
大丈夫:有志气作为的男子。
安居:安静,指安居家中。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是:这,这个。
焉:怎么,表示反问语气。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ǔ):通“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当心,谨慎。
违:违背。
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以:把
顺:顺从。
为:作为
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妾妇之道:妇人家遵循的道理、方法。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立天下之正位: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行天下之大道: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得志:实现志向、理想。
与民由之: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文章大意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