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二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山山唯落晖(落日的余光)
B.东皋暮望(稀薄)        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C.  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D.  乱花渐欲迷人眼(五颜六色的花)
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字则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4.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暮()   徙()   落()
()   候()   沙()   护()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gāo、bó、yǐ、huī、péng、jì、dī、dū

3.《黄鹤楼》选自《》,崔颢(约公元704—754年),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全唐诗、唐、《崔颢集》、《黄鹤楼》

三、按要求做题

1.阅读《渡荆门送别》,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100字以内)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3.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出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创作背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理解诗意

1.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2.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

     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4.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主题探讨

     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乱花、浅草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