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二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山山唯落晖(落日的余光)
B.东皋暮望(稀薄)        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C.  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D.  乱花渐欲迷人眼(五颜六色的花)
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字则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4.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暮()   徙()   落()
()   候()   沙()   护()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gāo、bó、yǐ、huī、péng、jì、dī、dū

3.《黄鹤楼》选自《》,崔颢(约公元704—754年),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全唐诗、唐、《崔颢集》、《黄鹤楼》

三、按要求做题

1.阅读《渡荆门送别》,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100字以内)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3.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理解诗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4.如何理解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所传递的情感?

    尾联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主题探讨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写景,景中寓情,借日暮山野秋景,抒发了诗人忧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北京市] (*^_^*)good

晓涵

2020-10-21 11:17:41

[湖北省] 好

我要当学霸

2020-09-12 20:46:04

[河南省濮阳市] 可以的

185****1589

2020-08-20 16:22:07

[江西省上饶市] 好

饶辉

2020-08-16 15:15:02

[山东省聊城市] 好好

tz585005

2020-08-13 19:05:51

[四川省泸州市] 好

微尘

2019-09-21 21:43:11

[新疆乌鲁木齐市] good

学习

2019-07-18 20:30:52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