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政治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高频考点解析及经典高考题分析
    1.市场调节
    (1)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手段。
    (2)市场调节的实现: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3)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在竞争中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调节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5)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
    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第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第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三,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
    3.宏观调控
    (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正确理解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手段,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图示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首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其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再次,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经济建设的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坏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科学发展观
    (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措施: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①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②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①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措施: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坏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②措施: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期中复习(2)

    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正在播放

    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必修2)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修2)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必修4)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必修4)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二《唯物论与认识论》(必修4)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4)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专题一《文化与生活》(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必修1)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必修1)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2)》(必修1)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必修1)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