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点要求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一)工业革命(英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可能性
2.条件:
①市场: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扩张(国外)。
②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
④资金、原料: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
②③④为可能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
拉大工业革命的序幕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尼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进入新阶段
1807年,富尔顿(美),蒸汽轮船;
1814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这俩推动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到来
作用:突破对人力、蓄力和自然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
2.作用(积极):
①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
④世界格局:欧美资产积极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3.后果(消极):
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争);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原因: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
2.科技: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促进。(直接原因)
3.资本: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
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二)概况: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范围: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三)主要成就:
电力工业: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等机器与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
电讯事业: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使人类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汽车、飞机,生产力飞跃发展,促进新交通的创制
化学工业:话费、染料等合成材料,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
钢铁等传统工业:炼钢技术,提高了钢铁的质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多国同时进行
②内燃机为动力;
③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
④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⑤垄断组织(公司制)。
(四)影响:
1.作用(积极):
①生产力: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今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
④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后果(消极):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垄断组织:
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上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③企业竞争生产的需要。
方式:兼并或相互联合。
表现: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目的:资本家追求更多的利润。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组织的影响(续上):
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有利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消极:
降低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帝国主义更加疯狂的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各国矛盾不断升级、战争叠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形成途径:
(1)武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及资本输出等)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总看: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
③思想文化:主张西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重点讲解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前期)
政治前途:前者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社会环境稳定;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资本:前者是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后者是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殖民掠夺,提供了充足资本
劳动力:前者是英国圈地运动;后者是资产积极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技术:前者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后者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市场:前者是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殖民帝国;后者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美、德、意、日国内市场统一
标志性发明: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工业动力:前者是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后者是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
工业结构:前者是棉纺织业、矿冶业、及其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轻纺工业为主);后者是电力、电器产品制造、石化工业、汽车和飞机制造(重化工业为主)
工业布局:前者是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工业城市出现;后者是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前者是工厂制度期待手工工场,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后者是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实行公司制
生产力:前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蒸汽时代”;后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格局:前者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后者美、德等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社会结构:前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后者是垄断资产阶级出现,并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政治格局:前者是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殖民扩张:前者是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后者是继续输出商品,掠夺原料,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前者是基本形成;后者是进一步发展
2.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过程
(1)16世纪初,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2)17-18世纪,世界市场不断拓展,起推动作用的是早期殖民扩张
(3)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此时世界尚未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
(4)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主要特征。
(二)形成的途径
(1)国际贸易的发展;
产品种类;市场需求多样;交通及通讯进步
(2)人口资本的流动;
国际移民;资本输出空前规模
(3)武力威逼、殖民扩张。
(三)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积极:世界市场的形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是历史的进步。
消极:市场中欧美列强居主导地位,亚非拉殖民地处于附庸地位,发展严重不平衡;列强之间争夺激烈,引发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经济命运体系相关,经济危机也互相波及。
误区警示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振你纺织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两次工业革命并不是总是推动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生活,也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如: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变暖,导致环境恶化;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滥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产力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合运用
1.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此段话理解最正确的是(A)
A 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B 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土著居民大量死亡
D 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带来光明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整体认识能力,切记以偏概全。首先可排除D项。B、C两项只是分别从一个角度去理解的。只有A项将这些活动概括为殖民掠夺与贩卖黑奴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最全面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