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1讲《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专题立意】:
    从题型看,各种题型都有,图文题与材料题所占比例较大。考点主要是新
    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拓、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复习时,特别要注重联系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现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把握世界市场形成的四大步骤。
    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界中期)--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

    第一课时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一、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一)开辟原因(必要性):
    1.经济来源(根本):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
    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4.政治需求:
    葡、西统治者支持掠夺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5.宗教动力: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
    1.客观: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
    2.主观: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三)开辟经过:(时间、人物、国别、线路、支持者)
    1487年第一个,迪亚士,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葡萄牙王室
    1492发现新大陆,哥伦布,意大利,西欧-美洲,西班牙王室
    1497东方航路,达伽马,葡萄牙,西欧-好望角-印度,葡萄牙王室
    1519-1522实现环球航行,麦哲伦,葡萄牙,环球航行,西班牙王室
    (四)影响(评价):
    1.对世界:
    ①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开创了人类
    发现时代)。
    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孤立,世界日益练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
    ①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
    ②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
    ③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
    这三个加速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对亚非美:双重性
    ①带来深重的灾难: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
    ②冲击了房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
    前者船队庞大、人数众多;为了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发展中外友好关系
    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性质属于封建性政治行为的贡赐贸易(友好方式);影响:积极:促进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消极: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远洋航海业衰落
    后者船只少、人数少;为了掠夺财富(经济目的),开拓市场;属于资本
    主义经济行为的海外殖民(暴力掠夺)性质;积极:促进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消极: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一)主要参与国:
    殖民扩张急先锋:葡萄牙(15世纪末)→ →“无敌舰队”:西班牙(16
    世纪)→ →“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 →“日不落帝国”:应该(18-19世纪)→ →法国→ →“世界宪兵”:美国(20世纪以来)
    (二)概况:
    1.“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殖民帝国):
    ①兴起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濒临大西洋商业区。
    经济:经商传统,是欧洲最富庶地之一。
    政治: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而独立。
    制度:17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②简况:
    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
    参与殖民争夺。
    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好望角
    亚洲:印度、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
    北美: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结果:17世纪时,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2.“日不落帝国”--英国(世界殖民霸主):
    ①兴起原因:
    地理优越: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经济雄厚:重商主义政策、工场手工业发达。
    政治制度先进:较早确立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后盾: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②表现:
    方式:参与殖民争夺、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
    过程:1588年,与西“无敌舰队”之战--英开始走殖民扩张之路。
    17世纪初,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相继在印度河北美建殖民地(北美:弗
    吉尼亚等13个)。
    17世纪中,三次英荷战争--英夺取海上贸易霸权。(起因:英颁布《航海
    条例》)
    18世纪中:英法七年战争--英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结果:应该夺得法属
    加拿大、新法兰西、印度等地)
    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称“日不落帝国”。
    从西荷英法殖民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1.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殖民战争爆发的主因。
    2.先进的社会制度优胜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工业文明优胜于农业文明,商
    业资本不敌工业资本(工业国优胜于商业国)
    (三)扩张的原因、方式和影响:
    1.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方式:①野蛮的掠夺财富。
    ②贩卖黑奴;
    ③种族屠杀;
    ④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
    3.影响:
    ①对西欧殖民国:
    为其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亚非拉殖民地:双重性。
    灾难(表现:欺诈性贸易、野蛮的掠夺、残酷的民族屠杀、罪恶的奴隶贸
    易);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进步。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引发殖民战争。(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
    进一步扩大和世界一体化进程)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
    阶段划分:
    早期: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新航路开辟至
    工业革命以前)
    中期: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工业革命期间)
    后期: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划分势力范围、
    抢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评价:(提示)
    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
    1.“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
    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取得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
    A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解析: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提示了新航路的开辟在宗教的神圣光
    环之下,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的现实目的,宗教狂热作为海外探险的精神动力和工具。
    答案;A.
    2.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
    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 野蛮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B 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 工业文明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D 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的道路遭到灭顶之灾
    解析:
    本题从人们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不同评价入手,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
    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辩证分析能力,A、B、D三项反映了这一知识点。但是C项史实错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而工革命是18世纪后期开始的。
    答案:C
    3.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
    至截然相反。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D)
    A 发现了”新大陆"
    B 开辟了“新航路”
    C 证实了“地圆说”
    D 找到了“无地主”
    解析:
    对欧洲殖民者来说,美洲是块无主的土地,他们发现了美洲大陆,就是这
    块土地的主人,由此来殖民扩张辩护。
    答案:D
    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
    葬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政府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追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C )
    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
    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解析:
    殖民掠夺对殖民地是灾难,对殖民者来说他们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
    ,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5.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早期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C)
    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均衡发展
    【解析】回答问题时应注意题干要求的角度是从整体史观来看,即强调世
    界各地及人们之间的联系,所以应该是C。A 项只局限于欧洲。B 项在早起殖民扩张时还不存在这个意义。D项错在均衡发展。
    高考真题:
    (节选)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出现
    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
    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差首次超过中国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
    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的茶叶商品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第一问可以从
    商品、市场、资本角度考虑;第二问可以从殖民扩张的角度出发,由于英国在印度种植茶叶,而引发茶叶产量激增,从而打破了中国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理解。

    【答案】
    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
    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4课时《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3课时《国共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2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1课时《近代民主革命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三第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2讲《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1讲《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3讲《中国古代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2讲《古代手工业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