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较量
    (一)思想理论的较量
    1.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两种命运
    民主、和平、联合政府
    专制、内战、一党独裁
    2.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
    共产党:1945年4-6月 中共七大 延安《论联合政府》--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实
    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1945年5月 国民党六大-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二)实践的较量--重庆谈判
    1.重庆谈判的背景
    国民党方面: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
    想要以假和谈来争取时间部署军队、把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
    共产党方面:尽力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2.重庆谈判的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
    民权利等
    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没有解决。
    3.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6年
    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全面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经过:
    1946、6月-1947、6月        防御阶段
    1947、6月-1948、9月        反攻阶段
    1948、9月-1949、1月        决战阶段
    1949、4月-1949、10月       最后胜利
    (1)防御阶段
    粉碎全面进攻(战术)
    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摆脱被动,争取主动,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
    ,求得大量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不受一城一地的束缚。
    结果:经过8个月的作战,到1947年2月,国民党先后占领了100多座城市,但损
    失军队71万,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的方针。
    “三军配合”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防线,揭开
    了人们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8月陈赓、谢富治率晋鲁豫野战军,强渡黄鹤,挺进豫陕鄂边地区。
    1947年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地区。
    “两翼牵制”
    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1948年又恢
    复了延安。
    谭震林率先华东解放军一部将国民党引向海边。最终粉碎了对胶东的进攻。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是1948年9月-1949年1月
    指挥依次是:林彪,罗荣恒;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战果依次是: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
    中原地区;歼敌52万,华北全境
    意义:解放了全东北,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北平谈判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击溃,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1.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4.开展武装斗争
    5.组织统一战线
    结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三大法宝

    革命取得胜利的其他因素:
    马列主义指导、革命道路的正确,人民群众支持、武装斗争
    五、拓展知识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注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组成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由无产阶级领导。它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时期为1919-1949.
    ②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它的成立。它的斗争纲领
    及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3.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十年对峙-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三年内战
    ①国共两次合作两次对抗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共两党各自的利益
    ②注意不同时期国民党性质的变化:第一次合作时国民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合
    作破裂后建立起反动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知道被推翻性质没变。
    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看中共的成长历程及斗争策略:
    ①1921-1924年,此时的党刚出生,处于婴儿阶段。通过领导工人运动,壮大自
    己力量,扩大党的影响。
    ②1924-1927年,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无力单独领导革命,于是从把目光投向较
    进步的大党-国民党,寻求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策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结成统一战线)
    ③1927-1937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走出来,走向成熟。中共吸取教训,开始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并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没有照搬照抄苏联经验。
    ④1937-1945年,此时的中共尽管力量上不足,但斗争经验已经很多。在外地当
    前,中共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包括利益根本不同的国民党)共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策略:组建统一战线:坚持根据地将设壮大自己力量)
    ⑤1945-1949,此时的中共已在抗日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足以左右国家命运的大党
    。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坚持独裁与中共发生内战。中共为利民利益,以民主和平为口号,坚决对国民党予以还击,以求解放全中国。
    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
    根本原因: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所代表的四个阶级都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在“打倒
    列强除军阀”的政治目标上是一致的。
    具体原因: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推动,中共的努力,孙中山的转变等。
    5.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意及第二次合作的历史功绩?
    原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
    成为中共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等也同声要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停止了内战,“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历史功绩: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扭转了近百年来反
    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
    6.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又走向分裂,从分合的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
    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一次分裂造成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二次分裂造成更大规模的内战。台湾和大陆分离,海峡两岸至今还处于不正常状态。(影响)
    它充分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所以必须倡导第三次合作,以国家
    民族利益为重。(结论)
    1."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
    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注意)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
    A 民族主义者     B 专制主义者    C 自由主义者    D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2.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
    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C)
    A 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了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3.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
    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D)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C)
    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 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2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2课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2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1讲《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5讲《解放战争》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3)》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2)》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3讲《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课时《经济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课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