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语文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语文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要求;
    2、了解命题趋势;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法;
    4、熟悉并且能够识破命题者的设题陷阱。
    2012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所谓论述类文
    章,指的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主线的文章,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一。
    具体考查内容: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

    命题分析
    近几年论述类文章在新课标高考考查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定位将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
    论述类文章在高考中侧重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与选考部分的将遇良才
    命题角度较多、考查能力要求更多常考查鉴赏评价及探究能力相比,论述类文章阅读命题角度更加集中,难度也略低。
    2.命题样式稳定,调整幅度不大
    从命题样式来看,近年均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样式,相信2013年也不会
    有实质性质的变化。
    对于本板块而言,高考涉及的点较多,但是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的题
    目、答案和研究学生做题实际情况来看,都可以归结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进行反复对比,找出选项代入原文本仔细阅读,进行反复对比,找出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在这里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解答论述文章选择性题目的制胜法宝“对比分析法”。这个方法可以不必让学生研究枯燥无味的各种考题类型。
    (2)查找对应区间,分析对比。
    1)由选项到原文,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
    内容区域,才能为下一步的对比分析打好基础。
    2)对比分析。将选项的表达与原文加以比较,主要从关键句等入手,辨析
    其细微的差别。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文内容是否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
    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2、要辩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
    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检查解释是否与安全保持一致。
    3、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一一相对。概念不能
    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倾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选项必有一错。
    4、有些选择项信息在文中找不到对应内容,就要考虑是否为无中生有的毛
    病。
    通过对比检测验证
    对比之后,自然会发现选择项与原文存在的差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
    先将那些明显的或把握大的错项排除在外,如果仍有个别拿不准的项,可以反复揣摩,不妨再与原文反复对比,结合文意进行判定。
    论述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
    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纵观近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都将论述文选择题的陷阱基本设置
    在以下几方面,只要充分了解这些设题陷阱,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整体与部分
    2、已然与未然
    3、前期与后期
    4、主要和次要
    5、原因与结果
    6、有据与凭空
    7、或然与必然
    8、言此与言彼
    9、相似与相关
    10、肯定与否定
    11、言多与言少
    12、客观与夸大
    13、选择与兼备
    设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语语干拢考生
    。如: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通。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部,所有,部分等;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
    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统传授是在寺庙中所隐秘的方式进行的,
    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生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高题陷阱之三,先期与后期(混淆时间)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拢,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
    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
    设题陷阱之四:主要与次要(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原因。
    命题入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设题陷阱之五:原因与结果(强加因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拢,或将因果关第颠倒,
    或强加因果关系。
    对策:
    了解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
    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细读文章,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