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求民族的潮流(3)》
    1.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
    国际: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
    十月革命胜利-指明方向
    国内:北洋政府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阶级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列主义传播-思想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运动中心:北京        上海
    斗争主力:学生        工人
    斗争形势:示威游行    罢工、罢课、罢市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意义
    性质: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的具体体现
    反帝口号:外证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封:内除国贼,惩办曹、陆、章
    特点: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5.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新斗争精神-彻底、不妥协
    新运动主力-工人阶级
    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阶级基础-广泛群众性
    6.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诞生的历史条件
    内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的标志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
    (4)中共“一大”内容及意义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父子组织、李达负责宣

    中共一大的意义:
    宣告中共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6)中共“二大”
    时间和地点:1922年7月  上海
    主要内容: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最低纲领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群众基础更广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等
    4.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政党的不同
    阶级属性-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
    奋斗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代表利益-代表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国共合作的条件
    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且无武装,而封建军阀统治力量强大
    可能性:①中共方面: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1922年6月明确提出主张,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②国民党:国民党具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交之其他党派最具革命性,孙中山同意
    国共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共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和地点:1924年1月 广州
    ②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
    ③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3.国共两党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仍保存自己的组织
    3.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
    根据地。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助理,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
    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4.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4.18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927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失败”的含义: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
    (3)失败的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干涉破怪
    主观:中共年幼缺乏经验;中共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
    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4)失败的教训:
    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
    装,坚持武装斗争
    5.国民革命的功绩
    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
    国共合作促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民族开
    始了新觉醒;
    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合作和北伐-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革命出现了新高潮。
    课堂达标训练
    1.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
    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D)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
    对联反应的历史事件是(B)
    A 保路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五汌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D)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D)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革命元老董必武与1961年写的怀
    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中所指会议确定党今后的中心工作的是(A)
    A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 制定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C 将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决定
    D 讨论改组国民党的问题
    6.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
    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B)
    A 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
    D 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2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2课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2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1讲《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5讲《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3)》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2)》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3讲《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课时《经济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课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一)》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