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求民族的潮流(2)》
    政权建设-《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分配土地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分配产品方法:每户留足口
    娘,奇遇归圣库 ;规定男女平等和妇女权利,妇女可参加科举开始,废除买卖婚姻、设女官等
    目的:“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评价: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绝对平均
    主义无法实现(空想性)追求小农经济目标,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落后性)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怎样的社会?有实施的可能吗?
    农民的理想社会,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等,建立人
    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没有实施可能性,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上《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空想性。平均主义可以满足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产品分配方法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天国悲剧-太平天国的衰落
    衰落的原因
    (1)强大的外敌出现 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
    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2)太平军领导集团内讧
    衰落的标志-天京变乱
    (1)天京变乱的原因:太平军上层领导集团生活腐化、等级森严,其根本由于
    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2)天京变乱的过程(3)影响
    5.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化:开设新式学堂
    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1.都体现反封建;2.都脱离实际3.未能实施
    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是消灭私有制违背历史发展
    规律
    《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
    方向
    6.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失败的标志-1864年7月天京陷落
    (2)失败的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7.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作用:扫荡王朝秩序,冲剂旧纲常名教,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
    案《资政新篇》。
    8.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新任务-反封同时反侵略
    新主张:领导人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新国际背景: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辛亥革命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概念鉴定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
    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1.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
    (1)帝国主义加紧控制和掠夺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新政”激化了阶级矛
    盾(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传播(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6)实践基础:革命团体分散武装起义的尝试
    2.同盟会成立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3.武昌起义
    背景: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促成了革命时机成熟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爆发
    提供了有利条件
    胜利后的措施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中华
    民国”
    影响:各省纷纷独立,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迫使列强寻找新的代理

    4.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内容:1.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权利,提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3.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限制总统(国家组织原则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实质、意义“但对封建专制制度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3岁登基的爱新觉罗.薄仪(1906-1967)
    分析讨论
    5.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篡改革命政权?
    (1)辛亥革命以后局势动荡
    (2)革命党人的妥协
    (3)立宪党人旧官僚支持
    (4)帝国主义扶植
    (5)袁世凯个人因素,有实权、有手段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
    变中国的历史革命,试一次失败的革命。说说你的看法
    失败:没有解除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性质没有改变,革
    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成功:清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本
    主义得到发展(阶段性任务完成)
    6.辛亥革命的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经济: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世界影响:鼓舞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达标
    1.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A 阶级矛盾激化    B 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 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
    思想的影响
    2.《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B).
    A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势力的阻扰 
       D 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3.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C)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 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 小
    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 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4.《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D)
    A 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 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 太平天国未能
    推翻清政权    D 缺乏必要的社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2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2课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2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1讲《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5讲《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3)》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2)》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3讲《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课时《经济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课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第3讲《中国古代艺术》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