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课时《经济的发展和曲折》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经济的发展和曲折》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向指引

以实际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完成: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内容
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离、

2.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二者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被比喻为“一体两翼”。

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1)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内容: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长造型,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3.政策调整
(1)背景: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整:
①周恩来:1978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②邓小平:1975年,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要自己去探索,产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2)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坚持对中国封锁和孤立;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恶化。这就迫使中国必须把经济迅速搞上去,导致“左”倾错误的产生。

2.主观原因
(1)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2)在思想路线上,毛泽东和一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李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骨干教师,曾获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次参加课题研究、编写参考资料等工作。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