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2课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战后至一战前:1895-1911年);
    短暂春天或黄金时代(1912-1919年或一战期间)
    曲折发展(1927-1945年)
    陷入绝境(1946-1949年)
    新的春天或新生(1949-1952年)
    最后归宿或消亡(1953-1956年)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诱导;
    (2)地域: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性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南海)、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
    (4)影响:①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入侵;
    ②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推动力中国近代化了进程;
    ③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产生的原因:
    沿海地区最先遭到列强侵略,自然经济最先解体;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外商企业最早在沿海地区建立,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建立。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至一战前:1895-1911年):
    (1)原因:
    ①甲午战后,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观条件)。
    (2)表现:
    ①投资总额大增、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②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3.短暂春天(1912-1919年或一战期间):
    (1)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倡国货”)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表现:
    ①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②涌现出如张謇等一批著名实业家。
    (3)影响:
    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准备了阶级基础。

    4.曲折发展(1927-1945年):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年):
    ①表现:发展较快。
    ②原因:1927年,全国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与措施。
    ③影响:对抵制列强侵略有一定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2)抗战时期(1937-1945年):
    ①表现:遭沉重打击
    ②原因: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战时统制经济、官僚压榨。
    ③状况:民族企业走向萎缩。

    5.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
    ①美国的经济掠夺;
    ②官僚资本的挤压;
    ③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2)表现:工厂、矿上、店铺纷纷倒闭。

    6.新的春天或新生(1949-1952年)
    (1)原因:为恢复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
    (2)影响:民族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

    7.最后归宿或消亡(1953-1956年):
    (1)原因: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通过公私合营转化为公有制经济。

    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题思路: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及社会坏境等要素,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考虑)

    1.有利(推动)因素:
    (1)外因:列强入侵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2)内因:
    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历届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热情。
    2.不利(阻碍)因素:
    ①“双半”社会坏境制约(根本因素),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最主要因素)三重压制;
    ②“先天不足”(缺资本、人才、市场、等准备);
    ③“后天畸形”(产业结构、地区布局不合理);
    ④长期动荡的近代中国政局。

    历史作用和地位:

         1.积极:
    ①经济方面:
    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方面;
    为近代中国政治变革准备了阶级基础与力量推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③思想方面:
    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学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局限性:发展趋势(地位)
    民族工业身陷“双半”社会坏境,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注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