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种群数量的变化》(必修3)
1.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J”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S”型曲线: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2.种群“S”型增长曲线各段特点及应用
(1)曲线分析
(2)应用:
①b点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器(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②c点应用(K/2值应用) 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该点(如灭鼠达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
有益资源: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③e点应用(K值应用) 有害生物: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以防鼠)
有益资源: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值(如简历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
【注意】
(1)环境容纳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
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则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2)“J”型、“S”型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
3.如下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细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 种群增长过程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解析:c点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渔业捕捞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这个值,以便获得更大的产量。然而,在害虫防治时,却应根据预期,在达到K/2点之前进行防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S型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的存在,而不是在d点之后;e点(K值)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
答案:D
4.(2012.温州一默)如右图表示某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 )
A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B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扔大于死亡率
C t1-t2时间内甲、乙两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D 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其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可能如甲曲线
解析:从曲线可看出,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竞争力小于乙;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环境阻力是始终存在的,而不是出现在t2以后;由于培养基体积一定,营养物质被慢慢消耗,有毒物质产生,而使该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可能如甲曲线。
答案:C
实验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6)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差异。
本讲技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例 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的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8)
(2)动物--标志重捕法。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D)
A 50只 B 42只 C 92只 D 160只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 1 )小时。
【解析】(1)计数时可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方法计数边界的植株数,样方共含8株。
(2)据计算式:N/50=42/13,N=160.
(3)原面积内平均50个细菌,4h后相同面积内细菌数为80×10=800故4h内细菌种群数量存在如下关系:50×2n=800,则n=4,4h分裂4次,则每次所需时间为1h。
1.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方法归纳
标志重捕法: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过程:捕获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 放回环境→ 重捕→ 计算→ 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个体总数)
样方法: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和虫卵;过程: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地段→ 确定样方→ 设计技术记录表→ 计数统计→ 极端种群密度;计算: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n1+n2+....+nm/m
显微技术法(计数板计数):对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过程:培养→ 抽样到计数板→ 显微计数→ 计算;计算:若小格体积为,m3,则1mL中个体数=n1+n2+....+nm/m×103×稀释倍数
取样器取样法:对象: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过程:准备取样器→ 确定取样地点→ 取样→ 采集小动物→ 观察分类→ 统计和分析;计算: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注意事项
(1)样方法: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有大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不易脱落。
(3)显微计数法:计算时不要忘记稀释倍数的计算。
(4)样方法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专业技能突出,经验丰富,多次获年级和学校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