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教版 > 初三 > 语文 > 下学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愚公移山》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探究·练习
    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二、河曲智叟和愚公的妻子都反对移山。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理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有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请注意区别。
    例如:
    1、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无陇断焉
    3、之:以君之力
           跳往助之
           虽我之死
    4、其: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四、熟读课文第三段。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