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七 实践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注意:(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是实践的最本质特征。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强调的是横向的协作关系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强调的是纵向的发展。
(4)实践的这三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时间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009年海南)“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说明(B)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八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党的。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有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知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3、实践是检验知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2)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3)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是被实践所验证的正确理论,属于认识范畴,它可以指导人们开展社会实践,但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特别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赖学文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
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考点九 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点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动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对待错误。
考点十 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是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悟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
【误点警示】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牛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从教以来,潜心教学,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