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地理 > 选修6 > 正文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3课《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选修6)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式将更加严峻。为保护人群健康,提高环境质量,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逐步解决缺水问题。在开源方面,可以采取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等措施,还可以采取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在节流方面,由于农业用水占世界用水总量的2/3以上,许多国家重视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在工业生产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均为有效措施。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式更趋严峻。
    我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但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逐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还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呗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含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习、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耕地地利用与保护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人类的衣食之源,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耕地的保护。
    中国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是,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据估计,到21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因此,我国必须科学地分析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力争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
    为此,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逢低总量不减少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面积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给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静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升天环境,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污染,防止土地退化。
    (二)土地退化的防治
    尽管人类面临严峻的土地资源不足问题,但是,在许多地区,人们有些活动还在造成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均为土地退化现象。其中,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联合国农粮组织认为,土地侵蚀是可与战争、疾病并列的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当前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6。耕地的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受不同程度侵蚀的耕地占1/4以上。
    现代的土壤侵蚀与其他许多土地退化现象一样,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因此,在防止土壤侵蚀时,应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常也是较贫困的地区,应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控制土壤侵蚀,进行水土保持,应在对土地资源高效节越利用的基础上,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包括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等,同时,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崔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教学基本功扎实,注重实效,对教育事业有极高的热情。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