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种新的环境观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自从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河流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但是,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迅速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们终于不能再陶醉在“征服自然”的成就感中,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有人形象地把人与环境的关系,比作“我同您”的关系,并称之为“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持续发展的思想,我国先哲早就对可持续发展有过论述。
在20世纪,人类在经受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困扰之后,不得不严肃地考虑人类发展的道路。联合国召开了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大会,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共同探讨这个重大问题,认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重申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充分概括了可持续和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鼓励经济增长,二是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地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其框架下一批优先项目正在付诸实施。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认真的教学态度,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收所学知识,不会枯燥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