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选修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语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选修)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什么是熟语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也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股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常见熟语的基本类型: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
    熟语的特征:结构上的稳固性、意义上的整体性、丰富的内容、精练的形式、很强的表现力
    熟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
    惯用语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另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
    熟语家族中的大哥:成语
    成语来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
    1、古代寓言神话
       望洋兴叹  买椟还珠  邯郸学步  自相矛盾  狐假虎威
    2、历史故事
       洛阳纸贵  焚琴煮鹤  四面楚歌  风声鹤唳  完璧归赵
    3、古代诗文
    4、外来文化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1、张冠李戴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
    2、望文生义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3、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4、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前后矛盾。
    5、不分轻重
    【解读】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6、不辨色彩
    【解读】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7、不合逻辑
    【解读】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8、搭配不当
    【解读】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既有主干的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9、敬谦错位
    【解读】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敬谦错位。
    10、使用本义
    【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