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选修4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列宁》(选修4)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列宁》

    列宁的贡献:

    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当

    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一、一个政党

    1、诞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19世界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组织基础:

    伟大的主观努力:

    A、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B、1900年,在德国创办《火星报》

    (第一份全俄国马克思主义报纸)

    2、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

    2)内容: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3)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二、一个主义

    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一下六个方面:

    帝国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十月革命

    1、历史条件

    客观:是帝国主义链条上做薄弱的环节

    参与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主观: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伟大的导师

    列宁主义科学指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国论”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理论创新:

    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

    2、经过

    二月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王朝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个么: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七月事件:教训:和平斗争不可能,要用暴力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哩10月)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攻占反动巢穴——冬宫“阿芙乐尔”号发出进攻炮声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思考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异同

    不同:

    (1)任务、对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结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相同:

    (1)方式:暴力

    (2)革命的中心:彼得格勒

    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1、外交: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

    最具策略性的

    最反映人民愿望的

    最能解决新政权首要问题的

    2、政治:

    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七大,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面对内外形势,转向军事斗争

    3、军事:组建红军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

    4、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错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

    工业政策: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商业及分配制度:国内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2、正确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农业政策: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缓和了矛盾

    工业政策:国家资本主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政策:恢复自由贸易——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3、其他的探索

    (1)现代化:1920年,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2)民族关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3)政权建设:

    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

    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

    1924年1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莫斯科郊区的高尔克村逝世,此后他的遗体一直没有下葬,而是长期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水晶棺内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选修4)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列宁》(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选修4)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选修4)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选修4)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际捍卫者康熙帝》(选修4)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