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选修4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选修4)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圣雄甘地》

    简介:甘地:出生于186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马哈特马”,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一、甘地社会政治的基本形成

    两次海外经历

    1、在英国学习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

    2、在南非领导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1)1894男,成立印度人大会,领导侨民斗争;

    (2)在实践中总结出“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斗争形式。

    1914年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领袖

    二、飞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

    (1)一战期间,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2)英国残酷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

    (3)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2、运动内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

    (1)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

    (2)律师抵制英人法庭

    (3)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

    (4)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

    3、运动特点:

    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

    1、直接原因:1918阿姆利则惨案

    2、爆发:1920年的,第一次,三步走渐进,放弃头衔和名誉职位;抵制机关法院学校;抵制英货,抗税

    3、结束:1922年惨案,停止,走向低潮,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1、直接原因:1929年经济危机,英国压榨和掠夺,加剧矛盾

    2、爆发:1930年“食盐进军”

    3、结束:分化瓦解,相互妥协;释放甘地,允许沿海煮盐;停止不合作运动

    (三)二战后的新发展——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

    (1)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2)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发出不合作号召(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2、结果:1947年,“蒙巴顿法案”,印巴分治,印度独立

    【问题探究】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加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印度取得了自治。

    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印度为什么会采用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1)世界潮流

    (2)印度国情

    (3)甘地大力宣传和身体力行

    三、甘地的人生结局

    晚年致力于调节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四、甘地主义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1)哲学思想:和平  印度教

    (2)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3)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帝制西方物质文明

    (4)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评价甘地主义

    (1)地位:甘地主义是印度国大党领导印度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有:

    甘地主义包括哲学思想、社会政治主张、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想等方面。

    坚持“真理”和非暴力的原则是甘地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争取印度自治是其社会政治主张;

    提倡手工编织,反对西方物质文明,努力建立共同繁荣的平等社会,是其经济思想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3)作用:

    甘地主义有利于团结不同种姓、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共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但另一方面甘地主义“非暴力”限制,防范群众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体现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

    其经济思想并未将英国的殖民侵略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分辨清楚,虽使英国经济收入锐减,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评价甘地

    1、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

    (1)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知道了民族解放运动;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3)晚年致力于调节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3、局限:

    政治: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于社会进步;

    对外: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列宁》(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选修4)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选修4)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选修4)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际捍卫者康熙帝》(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4)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