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一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改动强大军事攻势,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4)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和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5)评价:一方面,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进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诱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
    (2)制定:(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长全国代表大全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业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于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②工业:解除了部分企业(国有化),充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动分配。
    (4)评价:提高了人民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思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
    项目  战时共产                           新经济政策
          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    粮食税替代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
    政策   制          余粮收集制      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工业   全面推行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政策   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贸易   取消自由    恢复自由贸易 
    政策   贸易        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分配   实行配给    实行按分配     
    制度   制          制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3.“斯大林模式”:形成20世纪30年代中期
    (1)背景:
    ①1922年底,(苏联)成立;
    ②1924年,列宁逝世。
    (2)含义: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社会主义模式。
    (3)表现
    ①所有制形成: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④管理手段:行政手段
    (4)实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5)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探究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
    探究2: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用行政手段来指挥经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中的体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的发展,为它提供资金。
    探究3:如何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不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工落后。
    ②政治因素:过度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③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封建都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迷信。
    ④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断独行。
    探究4: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2)制定政策时,一定使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重按比例平衡协调发展。
    探究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比较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含义

    在特殊战争环境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临时性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将全国纳入战争轨道

    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进行的全面调整,是对其经济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革,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商品生产,这是其基本杠杆。

    改造旧经济关系建立新经济关系方式

    直接过渡,即直接和彻底地摧毁旧经济体制而代之以新的经济体制

    逐步过渡,即在一定的时期内“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是活跃发展它,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逐步地进行改造。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即保证公有制为主体,充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调节下的商品货币

    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分配

    物质利益原则,实行工资级别多多种分配形式

    经济运行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作用和实践效果

    战胜国内外敌人,但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正确的门道路,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新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①不同点: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维护资本主义。
    ②相同点:两者都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做的政策调整,都是相互代签(苏俄代签资本主义经济手段,美国代签社会主义经济方法)。进都是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出发。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和24课复习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复习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和18课复习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和16课复习课《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复习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和13课复习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1课复习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复习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复习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和8课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6课复习课《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和4课复习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课复习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