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不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发展状况
    ①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②20世纪六七年代,日渐完备;
    ③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④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因(财败)不堪重负不同程度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报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险)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

    评价:“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利:缓和了国家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弊:
    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②助长惰性,降低了社会发展回头率;
    ③给纳税人带来学生负担,引起中产阶级普遍不满;
    第三产业的含义
    第三产业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而言,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报务部门。艰苦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报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旅游业及文化增长率事业等,且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2.第三产业的兴起
    (1)表现:第三产业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作用:
    ①第三产业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它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3.“新技术”的出现
    (1)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3)出现:20世纪90年代。

    探究1:二战结束后至现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应如何认识?
    (1)变化
    ①进入国家垄资本主义阶段,(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
    ④知识经济兴起(美国现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⑤出现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拥有股票)
    ⑥“经营者革命”的新趋势出现。(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2)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要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根本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探究2: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综合认识
    1.含义: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发展概况: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产生。
    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战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作用:
    虽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二战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和发展
    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绶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强,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探究3: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时期
    (1)自由资本主义:
    ①特征:自由竞争。
    ②概况: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展开,蒸汽机时代到来,工厂制度建立,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自由资本主义学说相应确立,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2)垄断资本主义
    ①特征: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
    ②概况: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电气时代到来,垄断组织产生,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①20世纪30年代,随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二战以后,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想适应,得到进一步发展,凯恩斯广义在20世纪30年代确立,逐步取代自由资本主义学说成为的社会的主要经济学说。

    探究4:经济理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转变
    自由主义:
    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1933年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亚当.斯密《国富论》
    内容:资本主义经济由市场这只“看不见手”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职能的“守夜人”角色。
    凯恩斯主义
    时间:1933年~1973年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内容: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活动,调节商品共需矛盾,当供大于求时刺激消费和投资;当供小于求时,限制投资与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主张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和24课复习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复习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和18课复习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和16课复习课《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复习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和13课复习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1课复习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复习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复习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和8课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6课复习课《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和4课复习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课复习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