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和13课复习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招开。
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意义
(1)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有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性。
(3)1983年。中共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2)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动),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要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①提出
(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③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基本建立:到21世纪,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创办
1.创办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2)(1988)年划出海南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整)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1)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且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海港口城市
(1)范围:(1984)年国家决定放开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1)范围: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2)作用: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且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开放:(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目的:把上海建立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
(4)影响: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四)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特点
(1)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准确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
(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理解我车的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经济体制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经济体制改期是改革这些体系和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份。
(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目的:解放生产力。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各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指出其主要内容,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存在的问题。
(1)原因
①中国中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吃饭问题是当时中国有一大问题。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长期落后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历史上农民起义多次证明,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④旧的假若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起比较贫困。
⑤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先开始。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问题:改革后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的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跟不上工业化发展和要求。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1)原因:新解放区没有土改,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3)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道路。
农业合作化(1953~1953年)
(1)原因:分散的小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
(2)核心: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3)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
(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的程度超高,就超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全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
(2)核心: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
(3)影响: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慢条斯理的决定。
(2)核心: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期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骨干教师,重点中学历史组组长,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非常善于与学生沟通和育人,学生的成绩得到家长的肯定。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和24课复习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复习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和18课复习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和16课复习课《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复习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和13课复习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1课复习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复习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复习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和8课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6课复习课《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和4课复习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课复习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