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复习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2.表现:
    (1)洋纱输入取代土纱,造成(“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耕”)与(“织”)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3.评价
    (1)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巨力资本主义的附庸。
    鸦片战争后和21世纪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被迫进入市场,贸易往来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适应外国资本主义的需要,其结果是中国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社会的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21世纪有入世是我国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自主决策,在相对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加快自身的发展的决策,其结果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总的来说,必将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向世界水平迈进。

    二、洋务动力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不在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文科学技术。
    4.代表
    (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5.活动
    (1)创办军事工业
    1.目的:以(“自强”)为旗号。
    2.企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企业
    1.目的:以(“球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2.企业: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方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6.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7.影响
    (1)引进近代西文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主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走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西文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特点及列强侵华在经济上的影响?
    特点:西西方对中国经济侵略,一般是先用武力开道,通过改动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中掠取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之后再凭借其所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或进行投资。
    影响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冲击了中国旧制度,旧观念,致使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思想,这就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权威地位,它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2.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5.促进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改变,资产阶级产生。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破坏,也为向近代社会迈进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也是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
    6.使中国外交转向近代化。
    7.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8.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组成与变动
    (1)组成:
    自然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外国企业、洋务运动和民族企业、官僚资本企业)。
    (2)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洋务企业:主要在洋务运动期间迅速发展,甲午战争后逐渐萎缩。
    3.民族企业:在曲折中发展,民国初期是发展的黄金时代,抗战开始以后处境日益艰难。
    4.外国企业:鸦片战争后不断发展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5.官僚资本企业: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逐步发展膨大。不断排挤民族企业,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为国民企业。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组成与变动的影响
    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起步,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雇佣劳力,原料和一定商品市场有利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洋务企业: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诱导了民主资本主义的生产。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中国生产力的代表,并催生出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无产阶级力量,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4.外国企业: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文化。
    5.官僚资本企业:阻碍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复习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和18课复习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和16课复习课《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复习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和13课复习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1课复习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复习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复习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和8课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6课复习课《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和4课复习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课复习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评论1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这老师声音真的是无语了

    gold

    2016-08-05 14:49:10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