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和8课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进一步的发展。
    (2)条件:
    1、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有了充足的资本。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
    3、技术:(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4、市场:海外扩张步伐加快,(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主要成就
    (1)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之后,冶金、采煤等领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2)动力机器: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
    3.特征: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劳动。
    (二)从工场到工厂
    1.工厂的出现
    随着(机器)的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工厂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1)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续(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城市的出现,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社会关系的变化
    (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工业资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改革。
    (3)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和殖民掠夺步伐。
    (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吕销售市场。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2.(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2.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的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建立殖民志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4)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客观的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家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电的广泛应用
    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2.19 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3.相关发明: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同步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有创制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烘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2.人们认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工业,,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垄断的出现
    1.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
    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1)(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2)特殊化工业生产规模很大,资本需求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增加。
    3.垄断组织的形成
    (1)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理生产组织形式。
    (2)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程度上广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3)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
    (三)世界市场发展
    1.世界市场发展
    (1)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迅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发展表现:(世界贸易额)增长,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销往世界各地。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等放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
    (1)相同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成长;
    2.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淘深刻变化;后者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前者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2)不同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        技术发明多源于实践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在      
    技术的        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末                 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重
    关系          真正结合                           要的作用
                  英国首先发生,扩展                 多国同步,美、德更突出:有的国家
    规模          到欧美                             如日本两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行业          以轻工业为主导                     以重工业为主导
    生产组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织形式        变革。确立工厂制度                 确立垄断制度
    生产力          “蒸汽机时代”                      “电气时代”
    发展阶段
    世界经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欧美其他工业崛起,冲击
    济格局        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英国经济霸权
    殖民扩张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
                                                      界殖民体系形成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和启示
    1.负面影响:工业革命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塑料、电池、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2.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复习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和18课复习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和16课复习课《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复习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和13课复习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1课复习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复习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复习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和8课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6课复习课《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和4课复习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课复习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复习课)》(必修2)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