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知识概要:
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和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于世。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现出,土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特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
专题知识概要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非常缓和。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耕种方法: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家具;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3)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以后出现两熟制、三熟制。
4、灌溉和水利: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车。
(思考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木;石;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 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 人力——畜力、自然力。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井田制
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2.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性质:奴隶社会的所有制
瓦解原因: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战争频繁,盐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春秋时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 由国有向私人的转化;
4.战国时,各诸侯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封建土改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1.形成:战国时各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
2.特点
1.地主:有大部分土地;
2.农民:有少量或没有土地;
3.封建政府和皇帝掌握一部分土地。
演变:
曹魏:屯田制;北魏到唐中期:均田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3.唐后期至明清:地主土地私有制度进一步发展,土地高度集中。
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1、概念:手工业指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2.产生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三种经营形态。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地位:
1.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造)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素称发达,一起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术
技术 发展概况
冶铜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技术 商周时代:繁荣
冶 西周时期:已有铁器
铁 战国:铁农具推广
技 两汉:高炉炼铁
术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 两汉:炒钢技术
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发展过程
新时器时代:开始炼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江汉:时期技术成熟,烧制成熟的青瓷。
北朝时期船桨制出成熟的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弱白两大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瓷都为景德镇。
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3.异彩纷的丝织业
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商代:出现织机和多种丝织品
西周:能产生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丝绸之路,大量外销,提高技术,凌、锦、绢、罗、纱等火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唐代:以轻盈湛著称,吸收波斯风格。
宋代: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鼎盛)(1)进入鼎盛时期;(2)丝织中心一苏州、杭州;(3)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形态:(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遭摧残;隋唐得到恢复发展;两宋以后(艰难)发展。
(3)主要成就: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明朝中叶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时间和地区: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
(3)发展:明朝时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远送丝绸门口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
2.唐朝起,瓷器输出国外。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期外销量更大,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自耕农是国赋税,徭役的主承担者。具有较的稳定性。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有利
(1)生产技术提高,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2)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
(3)规模小,有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4)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
(1)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十分薄弱。
(2)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4.小农业的弊端有哪些?
(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评论小农经济
(1)积极性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1.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3.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1)耕作方式:
借用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活模式日益完善。
(2)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方法:
以家庭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主要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骨干教师,重点中学历史组组长,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非常善于与学生沟通和育人,学生的成绩得到家长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