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选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选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瓜岛战役(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马里亚纳战役(1944年6--8月):日本完全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的控制海权。
    (3)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1945年7月):切断日本掠夺南洋战略的海上运输线,为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条件。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北非登陆战(1942年11月):使德意军队处于东西两线夹击之中,为最后消灭德意在北非的军事力量创造了条件。
    (2)北非战事的结束(1943年5月):1945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二战中最先结束战争的战场)
    (3)西西里岛登陆战(1943年7月):美英盟军虽然没有能消灭德军大量的生产力,但达到了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政治目的。
    (4)意大利的投降(1943年9月):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二战中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
    3、苏德战场
    (1)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8月):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德军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标志着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
    (2)苏军的十次突击(1911年1--11月):基本收复苏联的全部国土。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
    (1)1943年随着各反法西斯战场的节节胜利和法西斯集团的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折。
    (2)为加快战争胜利步伐,并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各大盟国频繁召开国际会议。
    2、过程: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霸权行动”
    迟迟不开辟原因:(1)开辟战场的条件和实力暂时还不具备
    (2)企图在战争中消耗苏联,谋求战后霸权
    1944年开辟原因:
    (1)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1943年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
    (2)限制苏联影响,取得战后有利地位
    3、意义:
    (1)有利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下,加速了其灭亡;
    (2)消除了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3)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4、法国巴黎光复:1944年8月25日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年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参与国及其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3)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
    3、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结束
    1、背景:
    (1)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2)日本拼死挣扎
    (3)中国战场反攻
    (4)太平洋战场美国夺回日占各岛
    2、波兹坦会议
    (1)背景: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2)内容: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
    美国投放原子弹1945年8月6、9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主要会议:


    评价: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起来积极作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尔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基础(美苏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势均力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探究】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根本原因)
    协调了反法西斯各国行动,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
    3、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
    4、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