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选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选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一、清末新府(1901-1904)
    1、目的:摆脱统治危机,维护清朝统治
    2、措施和客观影响
    改革官制
    改革兵制。编练新军——有利于近代军队的建设
    改革学制。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3、结果: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预备立宪
    原因: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
    历程:五大臣考察宪政——宣布预备立宪——设资政院、谘议局——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出台
    后果:立宪派分化,汉族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
    实质:是一场骗局,清政府“预备立宪”极力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利
    《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
    积极性:君权有了一定的限制,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更改法律
    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
    局限性:三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十分有限。
    地位:《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第一部宪法文件。
    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代表人物: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这些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的思想核心是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概况: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2、性质: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1、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革命做的准备
    思想基础:革命党人掀起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 东京)
    革命时机成熟。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民主革命更加蓬勃发展。
    与保皇派进行论战。相继举行多次起义。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随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年,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问题探究】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怎样?原因是什么?在列强“严守中立”下,辛亥革命的结果怎样?
    态度:准备干涉
    原因:西方列强并不真心希望中国实行他们在本国的民主,更令他们担心的倒是辛亥革命会威胁到自己在华的实际利益。
    列强的“严守中立”
    原因: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列强认识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实质: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保护自己在华利益的工具。
    结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采取军事威压、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条件:(1)帝国主义干涉革命,支持袁世凯
    反对敌视中国革命(态度)——“严守中立”
    施加压力: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2)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退让
    (4)袁世凯的实力与反革命的两面手法
    2、步骤:
    (1)“逼官”(2)孙中山辞职(3)制造兵变(3)北京就任
    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非袁不可”
    在军事上:英、美、德、日等国军舰驶入长江,炫耀武力;俄日两个屯兵我国东北,集结待命。
    在外交上: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而以让袁世凯出山统一南北作为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
    在财政上:列强拒绝将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和军费开支极度困难。
    【探究延伸】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和教训
    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上共和国。而从辛亥革命的结果来看,这些基本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彻底改变,因此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失败了。
    失败的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自己的武装。客观原因:中外发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段。
    教训: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政治纲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群众基础——没有发动并依靠下层劳动人民
    政党基础——同盟会后期力量涣散
    军事基础——武装力量不强
    政权基础——对外(列强)妥协;对内(立宪派旧官僚)的妥协;
    革命的发展过程:
    1、兴起发展阶段:(1)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2)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3)多次武装起义的发动
    2、高潮阶段:(1)武昌起义的成功,各省独立(2)中华民国宣告成立(3)清帝退位,清朝结束
    3、革命失败:(1)颁布《临时约法》(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