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1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15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必修1)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一、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爆发与经过:
    第一阶段(1919.5.5-1919.6.3)
    地点:北京,主力:青年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
    第二阶段(1919.6.3-1919.7月初)
    地点:上海,主力:无产阶级,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是领导。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最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共产国际的帮助
    成立的标志:1921年7月23日,毛浙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的召开,
    内容:
    名称: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心任务: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三、北伐战争
    背景: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涨;广东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革命失败
    原因:客观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中共年幼缺乏经验;陈独秀在后期的右倾错误放弃领导权;共产党国际错误指导。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
    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时间:1927.8.1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的开始。
    2、土地改革
    1)八七会议
    召开:1927.8.7,汉口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选举新的重要领导机构--临时中央政局;确定了开展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2)秋收起义:1927.9,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革命道路探索
    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张土地改,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
    红色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4)红军长征
    背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无法立足,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过程:1934年10月,1935年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2课复习课《祖国统一大业》(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复习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复习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复习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6和17课复习课《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7和第8课复习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第6课复习课《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复习课《从汉至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 课复习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必修1)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15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和13课《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复习》(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修1)

    高中历第八单元25课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修1)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