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S版 > 六年级 > 语文 > 下学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一)》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1921年,碧波万顷的地中海。
      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深蓝色的海面上跃动着鳞片状耀眼的光斑。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诲!”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儿:“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对母子之后,拉曼忽然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拉曼回到印度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首先,他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接着,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原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原理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他发现的这种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使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

    课后练习:
    1 朗读课文。
    2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3 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4 读读写写。
     
    惰性气体   愧疚   液体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