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生物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伴性遗传》
        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为什么这些疾病,有的多发于男性,有的却多发于女性?伴性遗传还有哪些特点?下面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人类红绿色盲症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除前面提到的人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以及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外,人的血友病,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以及雌雄异株植物(如杨、柳)中某些性状的遗传都是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是很有用的。例如,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果蝇正好相反。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性的,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如果用芦花雌鸡(B)与非芦花雄鸡(bb)交配,那么F1中,雄鸡都是芦花鸡(Bb),雌鸡都是非芦花鸡(b)。这样,对早期的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他应用。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