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政治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思想政治第三单元第6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瓷器(china)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A、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马克思对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有一段生动的描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2、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1)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
    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练兵场
    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民族性   D、结构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2)优秀的民族文学
    (3)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造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单元《政治文化生活总复习》(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单元第8课《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单元第8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三单元第7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三单元第7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必修3)

    正在播放

    高中思想政治第三单元第6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三单元第6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二单元第5课《文化创新》(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二单元第4课《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二单元第4课《传统文化的继承》(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二单元第3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二单元第3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2课《文化塑造人生》(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2课《感受文化影响》(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文化与经济、政治》(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体味文化》(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单元第10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单元第10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单元第9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修3)

    评论1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西藏] bu cuo

    182****2100

    2016-07-31 11:24:50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