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原因和条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2、瓦特改良蒸汽机
    3、影响:
    交通运输工具变化,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意义:(1)从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进入蒸汽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2)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
    (3)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彻底变化,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标志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
    (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
    2、表现
    (1)1831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实现了电磁学的重大突破;
    (2)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依据电磁学理论设计出发电机,电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当中,电力时代随之而来。
    (3)爱迪生的众多发明
    3、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2)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原因
    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直接原因: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促使美国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过程
    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即WWW(worldwideweb的缩写,可译为“环球网”或“万维网”)
    3、网络功能:收发邮件、资料检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等等。
    4、影响:
    1、改变社会经济结构,推动了“新经济”(信息产业、知识经济)的诞生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
    2、影响政治统治、军事战争
    3、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4、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引发了人们在工作、教育学习,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革命。
    5、不良影响:网络犯罪、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等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国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深层次的影响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影响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影响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古代的敌视、封锁,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太阳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必修3)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必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12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必修3)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