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回顾: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初创:春秋时期孔子“仁”、“礼”
    2、形成: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荀子:礼法并施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流:西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儒家,独尊儒术”
    5、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家发展出现危机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合一”开始走向融合
    7、重兴:宋明时期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观念系统
    8、扬弃: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一)政治上:明清王朝政治专制腐朽,人民起义不断
    (二)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是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竞相逐利。(根源)
    (三)思想文化上:明清八股取士阻挠新思想的发生;程朱理学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陈腐风气。不少士人蔑视礼法想冲破传统儒学四书五经的束缚,有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一些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方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表现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焚书》《藏书》
    2、思想主张
    反对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思考标准,提倡男女平等
    3、评价李贽的思想主张
    (1)动摇了“存天理,灭人令人欲”的理论基础
    (2)有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对后世产生影响
    4、主要特征:“正直廉洁,离经叛道,狂傲不羁”
    5、从他身上学到的可贵品质
    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等。
    经世致用的含义
    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这种思想主要是针对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而产生的。
    经世致用思想出现的背景
    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1、王夫之
    特点: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世界本原
    (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3)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2、黄宗羲
    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
    (2)君臣关系:不是奴仆而是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B、建立内阁、学校(舆论监督)
    (4)工商皆本的思想
    3、顾炎武
    特点:
    (1)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背景: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
    含义:“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的思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共同点:
    个人经历:都参加抗清斗争,晚年隐居著书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上:都主张发展工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扬弃)传统儒学
    黄宗羲:批:“君为臣纲”;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批:脱离实际;承: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提倡“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批:“天命论”、“生知轮”;承:荀子的“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思想;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三、对进步思潮的评价
    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成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总结:明清之际,随着王朝统治的腐朽没落,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