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含义:是指儒教、佛教、道教相互吸纳,渗透,关系和谐。
    (一)儒学地位岌岌可危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腐败,王朝更替,军阀割据,战争不断,面对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已经不能应对人们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人们开始转而求佛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2)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2、原因:
    (1)自身原因:汉代末年,儒学权威削弱
    (2)外部原因:其他思想的冲击(佛教、道教的兴起)
    3、宋明理学这种吸收、改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
    4、理学特点:
    (1)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2)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二、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建立起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宋明理学由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组成。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一)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主要思想: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源
    认识论:“格物致知”
    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元朝将其作为科技考试的内容
    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获取“理”的方法: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宇宙观:心是万物本源(心即理也)
    认识论:内心反省:发明本心(陆);致良知(王)
    3、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不同:
    a、世界观:对世界本源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世界本源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世界本源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b、方法论: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发明本心,致良知)
    c、哲学的范畴:(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2)相同:
    a、世界观:都认为世界本源是“理”
    b、道德观: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c、哲学的范畴: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四、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1、地位: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2、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3、积极: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思,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塑造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4、认识: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理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吸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评论1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广东省深圳市] 经常卡住是怎么回事

    136****7989

    2016-09-07 16:51:31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