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二、实施“新政”(1933--1939年)
1.定义: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以后,为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等领域进行的一系列调整与改革措施。
2、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
3、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2)恢复工业生产(核心)调节农业生产——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压缩产量,政府补偿——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3)举办救济公共工程——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物价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法》——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5、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三、摆脱危机困境
1、表现
新政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逐步走出低谷;
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之前。
2、积极作用:
(1)是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如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5)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3、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4、启示:
(1)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面对社会危机,应当指定出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
(4)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社会文明演进的根本推动了。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安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主持县级课题并结题。多年带高三历史班,任重点班历史教学,高考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