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过程: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衣:有西服、旗袍、粗布大衫、欧式风格的裙子等
食:大城市出现西餐馆
住:出现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
近代中国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戊戌变法时:“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
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过程:
(1)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总体比较低
(2)改革开放以后,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3)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倡导“菜篮子工程”.
(4)19世纪70年代,拆除淞沪铁路;
80年代初,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辛亥革命前夕,修筑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1991年到2000年,加快铁路建设
“九五”期末,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京九铁路加强了香港与中国首都的联系。
20世纪初,出现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建立了较密集的公路网。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有着热情而又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辽宁省] very good

tz513323

2019-09-23 11:10:35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